记者暗访认证市场:ISO9000认证给钱就能做

作者: 来源:新华网 日期:2014/6/16 11:47:53

    从一把蔬菜,到一辆汽车,到一家企业……“认证”二字在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认证,是指由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证明一个组织的产品、服务、管理符合相关标准,是消费者信心的第一道保障。然而,“乱认证”“假认证”近年来屡禁不止,让人们对这项提供诚信保证的行为本身的诚信度发生了怀疑。
  新华社记者经过数月调查暗访,发现在企业质量管理认证、玩具业产品认证、农产品有机认证三大领域,认证变“认钱”的“潜规则”盛行,弄虚作假走过场司空见惯,一些认证已沦为部分企业自我美化的“假面具”。
  卧底数月亲历造假:“只要你们配合好,包过!”
  去年10月,记者应聘到北京一家机械企业,被指派负责认证申请。“配合”“包过”是记者在接下来几个月中听到的最多的两个词。
  合作单位要求这家企业应具备质量管理ISO9000中的核心标准之一的ISO9001认证资质才能投标。经过询价,企业决定与北京东方信展认证咨询有限公司和北京恒标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合作,申请认证。东方信展公司王经理称:“6500块全包,发票开1万2,因为国家对认证价格有限定,不能低于这个数。”不仅价格打折,效率还高:在正常程序下,从申请到拿到证书,一般需要9个月,但王经理表示:1个月包过!
  商定后,东方信展公司派来一位熊姓老师进行培训,而讲授内容却是服装加工质量管理体系知识,与企业业务毫无关联。面对疑问,这位老师称:“业务流程都是相通的。”两周后再次培训,讲解的是如何填写申请材料。然而,其中所涉大部分规章制度与企业无关。“没有的我来填写,负责人签字就行!”熊老师继续说,“材料填好后,你们要都背过,到时候别出岔子。”
  两次培训课即算完成了“全员培训”,包括记者在内的两名受训人员听得一头雾水。能通过吗?“只要你们配合好,包过!”王经理又出主意,“你们企业技工不够,审核老师问起的话,就说快春节了,工人回老家了。”
  2014年1月中旬的审核当天,来自恒标公司的两名审核人员刚进门,企业负责人就按王经理事先嘱咐递上了两个红包,对方坦然收下。
  结果审核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文件因不合格被挑了出来。按规定,文件审核发现3处不合格,现场审核将不予通过。但审核人员却“高抬贵手”,仅要求将不合格文件重填。最后,原本需要3天才能完成的现场审核,仅用一天半就完成了。
  一个月后,一份中英文双语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便邮寄到了。记者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查询,证书真实有效!
  一家认证检测中介代理公司的负责人向记者坦言,现在的ISO9000认证基本上是“给钱就能做”的认证。
  “不给钱,就只能等着"小卡卡"喽”
  除暗访了ISO9001认证外,记者还对玩具业产品3C认证、农产品有机认证等进行了暗访,综合来看,这几种认证均存在“潜规则”。
  —“钱规则”。3C认证是国家强制性的产品合格评定制度。在玩具生产基地广东澄海,这一认证市场基本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北京中轻联认证中心负责。汕头市奇正玩具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一位经理告诉记者:“中轻联检测员来厂检测,一般有两人,每人要给1000至1200元红包,报销路费没有收据,用信封装给他们,这是多年的潜规则了。不给钱的话,就只能等着"小卡卡"喽。”
  汕头市前卫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认证检测代理中介公司。“每款产品检测费大概4000元至6000多元不等。如果是检测员来查厂,则另需约1.5万元。还要给检测员红包和路费大概是2400元左右,餐费另算。”公司林经理还介绍,他们与某家检测室关系较好,通过会比较方便。
  —瞒天过海。记者还以蔬菜合作社的名义与上海一家有机食品认证的咨询机构取得联系。机构负责人唐先生说:“和我们合作的认证机构的审核员我都熟,我们会想办法让你过,你们只要接待好就行。”唐先生出具的合同中的确写道,咨询通过率100%,保证拿到证书。
  记者表示,有机产品认证要求有严格的记录、除草记录等数据和表格,让自己很犯难。“这不是问题,申请前几天,把表格打印出来,找几个工作人员,我们会告诉你们怎么填。”唐先生拍着胸脯称。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他见过不少企业周边水质根本不适合生产有机作物,有些农场甚至就弄两个过滤桶,就算是水处理过了。水源地和外面的水源直接相连,在检查前几天人工关掉,到检查时就能通过。
  澄海玩具协会秘书长蔡杰臣说,许多中介帮企业出“馊点子”通过认证,比如到市场上买一个产品当作正规产品去送检。而许多企业图方便和便宜,往往会选择这种“灰色合作”。
  认证,本意是传递信任,增加价值,权威的认证还可以减少因重复认证带来的交易成本。然而,事实上由于目前认证市场上的种种“潜规则”,不但没能给认证者贴上“诚信”标签,反而增加了成本。某认证机构内部人士透露,现在ISO9000系列认证已开始受到业内质疑,“谨慎的企业往往会直接派人去对方公司进行审核”。
  3C认证更是出现了“国内认,国际不认”的尴尬局面。据介绍,其主要原因,一是在国际上这一行业检测主要由欧美机构垄断,检测标准有差异;二是公信力不够,有资料显示,2009年,在“欧盟非食品类商品快速预警系统”发布的风险通报中我国玩具产品达393项,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通报召回的玩具产品31次。今年5月和6月,“欧盟非食品类商品快速预警系统”的两次周通报中,中国产品分别为29和18例,占全部通报的65.9%和72%。
  “因此,做出口生意,还要另找外资认证机构检测,这些外资机构的费用更高,要求更严格,企业的负担更重。”蔡杰臣说。
  谁来监管认证者?
  面对种种乱象,相关部门不断出手治理。但是,为什么认证领域顽疾犹存?“认证是相关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来负责的,往往由中介公司来为企业和认证机构搭线。不少认证机构具有企业性质,他们也要生存。”上海一家农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蔡杰臣说:“认证检测代理中介市场也很乱。一两个人就能成立一家中介机构,监管盲区难以避免。”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春彦认为,要加强对认证机构监管。认证机构虽非政府部门,却行使着行政部门的部分职责。对违规企业和认证机构应给予“行业禁入”的严厉惩罚。对于提供虚假材料、虚假数据等违规的认证机构,也应加强黑名单制度建设并及时向公众公布,让其一处失信、处处受制。
  同时,进一步放开认证行业这一第三方服务市场,通过市场优胜劣汰,让失去信誉的认证机构自然淘汰,特别是对强制认证行业而言,如果行业准入门槛过高,容易造成行业内的认证机构卡要客户、不讲诚信、乱出证等情况。
  据业内人士介绍,政府对第三方检测市场进行行政审批,而市场上非国有或合资的检测机构只占到市场10%左右,政府部门难以完全中立。“全球第三方服务市场近30年发展证明,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中立的第三方在服务市场中的诚信,是企业能赢得服务合同的根本条件。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对这一行业具有特别的正面效应。”某国际权威检测机构负责人如是说。

本文网址:http://zzfw.com.cn/show.asp?id=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