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治理 智能服务 让宜居苏州更智慧

作者: 来源:中国建设报 日期:2021/10/29 8:32:23

      迎来桂花盛开期的苏州城,游人在走走停停间总有阵阵桂香袭来,沁人心脾,令人流连忘返。

  成为新城建试点城市以来,江苏省苏州市围绕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的目标,以“一平台六推进”的建设思路,创新工作机制,落实七项任务,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着力推进一网通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努力为人民群众描绘出幸福蓝图。

  在苏州工业园区智慧城市运行平台指挥大屏上,工作人员传送了一条违章停车的工单,并附上了现场的照片。指挥系统根据画面上识别到的车牌号,及时短信通知车主挪车,同时向车主推送了附近的停车场位置信息。在规定时间内,该车主迟迟未响应,监控系统自动留存视频凭证并生成罚单,纳入车主个人信用体系。

  “以前违章停车主要通过举报或者网格员巡查,属于被动式执法,在时间上相对滞后,出动的人力较多,违法处置也是采用贴单处置,执法手段比较刚性单一,治理效果并不理想。”苏州工业园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工作人员闵非介绍说,现在,通过数字化技术探索智慧城市治理,利用AI平台赋能城市摄像头,能够自动识别违停车辆,直接进入非接触执法流程。“所有环节都是系统自动操作,过程可跟踪、可监督、可追溯,提升了交通治理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

  为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监管散、决策难、响应慢等突出问题,苏州市工业园区成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通过资料数字数据化、数据信息化、信息知识化、知识智慧化,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手段,打造智慧城市运行平台,进一步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水平。

  在原有基础设施上,苏州市汇集了各部门智能信息系统,建设了一个汇聚数字底座、四大智慧应用和移动办公助手的智慧城市运行平台,初步搭建形成数据服务“一个库”、指挥协调“一张网”、行业应用“一张图”、业务运行“一平台”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体系框架,全时、全实、全事、全部门能够一体化综合监测。截至目前,已初步打通31个部门的43个系统、1.8万路视频、1.5万个物联数据。闵非介绍道,“各职能板块的业务都集纳到这块大屏上,反馈信息得到迅速响应,指挥调度高效简便。”市民办事、违章处理等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都能在指挥大屏上清楚地看到。基于实时动态数据自动发现、及时推送并闭环处置,实现了“城市实时在线,治理永不下线”。

  蓝藻是苏州城市水体治理的一大隐患,蓝藻泛滥危害鱼类生存环境、破坏城市景观,甚至威胁居民饮水安全。苏州工业园区重视生态蓝藻治理,但传统人工巡查打捞的治理方式有着明显的滞后性,处置效率低。园区利用AI(人工智能)、大数据、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技术结合无人机高空机动巡查优势,实现了蓝藻自动巡查、智能识别,变经验驱动为数据驱动和智慧驱动。

  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无人机在巡飞中利用AI算法识别定位蓝藻位置、获取蓝藻浓度和覆盖范围,自动生成工单,第一时间推送给市政服务集团,市政服务集团作为处置单位根据工单报告,精细配置打捞资源进行处置。同时相关处置结果和工单信息也会抄报环保、水务部门,实现多部门联动处置。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城市运行平台上线以来,对19平方公里的城市水域平均每天飞行12次,实现了蓝藻聚集第一时间发现、打捞作业第一时间启动,在同等处置人力的情况下,效率提升45%以上,累计打捞藻水3.6万吨、分离藻泥15.1吨。

  现如今,苏州工业园区的水体污染源治理方式已经悄然发生变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治理方式成为新的实践方向,问题早发现、早处置,以精细化的配置管理资源,提高治理效率,降低处置成本。

  除了上述实践以外,苏州工业园区还利用智慧城市运行平台的物联感知能力和智能分析能力,打造了覆盖“社区+商圈+学校+企业+水域”的人工智能治理试点区,试点了机器代替人力管理模式。据介绍,围绕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应急救援等领域,苏州工业园区统筹整合了20余类事件来源,结合视频、无人机、高空云眼、大数据分析研判、物联感知等能力建设,及时发现、处置包括市容环卫责任、占道经营等问题,识别烟火、非法入侵等安全生产问题,有效提升了试点区域内风险感知能力、事件发现和处置效率。截至目前,试点区域的工单量提升了28%,工单处理时长比平均缩短了23%,全区日均工单超2700余条,城市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本文网址:http://zzfw.com.cn/show.asp?id=6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