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日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能源高峰论坛暨第七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上了解到,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情况具有极强的互补性,能源合作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还面临着政治、经济、商业的风险,建议加强在政府宏观层面的引领和统筹协调,企业加强研究和甄别,不要盲目一哄而上。
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发布了《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愿景与行动》等文件,提出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市场运作、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六项原则,明确了我们开展“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理念和方向。“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涉及多个领域,重点在以下七个领域加强合作:一是加强政策沟通。各国政府部门就能源政策和规划进行充分沟通,协商解决合作问题。二是加强贸易畅通,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开放、稳定的全球能源市场。三是加强能源投资合作,企业以多种方式深化能源投资合作。四是加强能源产能合作,深入开展装备、技术、标准和工程服务合作。五是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区域发展和能源服务水平。六是推动人人享有、负担得起、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服务。七是完善全球能源治理结构,共同构建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推动全球能源绿色发展合作。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谢秋野认为,我国能源的基本结构是富煤少油缺气,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和开采量十分丰富,占了世界石油、天然气总量的绝大部分,和我国形成了互补性。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目前还比较偏低,对今后能源特别是电力需求的增长具有巨大的空间,而我国电力技术包括装备水平和造价水平,特别适合于这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绝大部分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可承受能力,这也是我们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今后一个非常大的合作发展空间。
目前成效已经显现。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原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禹民介绍说,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从“一带一路”沿国线家进口的石油数量不断创历史新高,占石油进口的65%,成为我国石油进口的最主要来源。同时,我国不断加大成品油出口市场开拓力度。2016年,成品油出口额达到193亿美元,70%左右出口至“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众多油气投资项目中,已形成了集勘探开发、管道建设运营、工程技术服务、炼油和销售一体的油气全产业链合作格局。在油气运输通道建设方面,形成了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中缅油气管道等油气输送通道,有效解决了资源和能源的输出问题。初步形成了联通中外、惠及多国的油气供应和市场网络,打通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油气脉络。在电网建设方面,累计建成中俄、中蒙、中吉等十条跨国输电线路,在解决当地的无电和缺电问题,在促进民心互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一大批火电站、水电站、核电站以及新能源项目的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进展显著,成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走廊框架下的在建或者已建成的早期收获项目达20个,总投资额约187亿美元。今年7月,萨希瓦尔燃煤电站竣工,标志着“中巴经济走廊”框架内首个大型能源项目的全面建成并实现投产发电;上月底,卡西姆港燃煤电站首台机组实现发电,极大缓解巴基斯坦电力短缺现状。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能源合作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要继续推进能源领域的深入合作,把沿线国家的能源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更好解决沿线国家和区域的能源供应保障和能源安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的能源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为世界经济发展和转型增添强大动力。 ” 王禹民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化,还是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谢秋野坦言,中国开展“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始终秉持互利共赢,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基础上,但是个别国家对“一带一路”的理解还是有所不同,原因包括历史的背景、地缘政治、文化等,对个别项目的推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总的来看,风险主要集中在政治上、经济上、商业上,建议加强在政府宏观层面的引领和统筹协调。主要是发挥政府在加强政策沟通和能源政策,进行充分交流和协调,共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推进务实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在政府的主导下完善合作双方的联合工作机制,通过编制双方的能源合作,签署合作协议,加强互信,推进项目落地。此外,从企业层面,要加强对沿线国家市场的研究和甄别,结合企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项目,不要盲目地一哄而上。要建立项目的风险预警机制、防控机制,包括汇率、政治风险动荡,甚至局部的战争冲突、自然灾害等等。履行项目所在国的社会责任,尊重当地国的风俗、宗教,融入当地文化,也很重要,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树立品牌意识。最后,要发挥智库的咨询和研究的平台作用。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成经济发展新引擎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网 日期:2017/12/18 11:04:59
下一篇: 宁波引入准业主监督机制 住宅装修监管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