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在我国还是新事物,与之配套的资质评价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专家认为,应尽快建立规范的社会化资质评价制度,通过政府指导推动、行业组织协力推进以及企业和职业经理人积极参与,有效推动我国职业经理人队伍发展。
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会长洪虎等近日考察了甘肃省职业经理人发展现状。他们发现,甘肃和其他很多省份一样,尽管目前有庞大的群体担任着“职业”经理人的工作,但市场上对于什么是职业经理人,谁是职业经理人,到哪里去找职业经理人,取得资质认证的人是否值得信任仍未有统一答案。“这些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国尚未建立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
洪虎坦言,社会化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导致一度出现了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存在乱收费、滥考试、滥发证书,甚至出现在境外注册的机构在国内滥发证书等现象。尽管国务院曾专门下发文件整顿规范此类问题,但由于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国家级社会组织,即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于去年6月刚建立,正在探索统一规范的资质评价制度,因此资质评价的混乱现象短时间内还不能从根本上消除。
洪虎说,和西方发达的职业经理人市场相比,我国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既无统一的资质评价体系,又没有较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尽管部分地方的认证机构制定了对职业经理人的认证标准,但这种认证评价偏重于知识评价,欠缺社会公信力,忽略了职业素养等核心内容。
“如果认证仅评价知识,刚毕业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更容易通过,那这些人能胜任职业经理人这一要职吗?企业敢放心地将公司交给通过这种评价标准选出来的人吗?”洪虎感叹。在他看来,不仅是评价制度尚未建立,国内对于职业经理人的概念甚至都没有形成统一认识。
“由于对职业经理人的概念和评价没有统一认识,我们很难计算目前市场上到底有多少符合标准的职业经理人。”洪虎说,他们所提到的职业经理人是一种社会分工,既包括已担任企业经理职业实现了职业化和专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又包括被社会认可的谋求担任企业经理职位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只有规范的评价制度,才能将后一种管理人才是否胜任职业经理人识别出来。”
当下,培育和发展具有良好口碑、相当规模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势在必行,而建立队伍的前提必须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加之,国家早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完善以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
目前,作为首家以职业经理人命名的全国性的社会团体,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选取了山东等省开展社会化资质评价制度的试点工作,围绕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实施建立地方职业经理人的社团组织和资质评价制度等工作。
洪虎表示,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的建立和推广意义重要,它关系着民营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甚至关系着某些家族企业的生死存亡,要更好地推动制度的建立,还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
首先,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的建立需要政府的行政推动。“地方需不需要这种制度,很重要的在于政府主管部门是否认可。人才具有流动性,如果一个地方主管部门认可,而另一个不认可,也不行。”洪虎说。
其次,部分企业意识不到职业经理人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职业经理人这类经营管理人才对经济发展有很大作用,企业应有“觉醒”意识,进一步升级需要解决的是人才问题,如果没有朝人力资源方向努力,最后不可避免会感到发展的滞后性,“到那时就迟了。”洪虎说,美国用了200多年的时间才有了较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这说明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认可也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尽快推行社会化资质评价制度
作者: 来源: 日期:2013/11/1 10:45:25
下一篇: 山西规范房屋等工程招投标市场秩序